黄河源头生态环境恶化带来了什么
2009-01-31 23:26:48 总评论数:0 总访问量:1327
过度放牧,无采挖金等人为因素及气候变暖等自然因素互相影响和渗透,导致了黄河源头的 玛多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,生态环境的恶化给玛多县带一了什么呢?
1、水资源减少
1988年至1996年的9年间,黄河源头地区水量比正常年份减少23.2%,共计少来水277亿立方米,1997年后源头地区还出现了断流;连年持续干旱,降水减少源头河流量得不到补给;分源头的湖泊现现萎缩碱化,盐湖化,甚至干涸,有些湖泊由外流湖变成内流湖。全县4000多个湖泊已有2000个干枯。
2、草场经严重,沙化面积不断扩大
据1998年统计,玛多县退化草地面积达160.96万顷,占全县草地面积的70%,沙化面积达78.41万公顷,占全县草地面积的35%。而且退化,沙化草场每年还以20%的速度不断扩展。
3、鼠害肆虐
玛多县有鼠害面积49.95公顷,占全县草地面积的65%。据当地专家估算,仅鼠兔玛多县就存活约两亿只,鼠兔之所以能够大量繁殖,是与草场退化密切相连的。因为高度在10厘米至20厘米的草场最适于鼠兔生存,另外还有一咱高原酚鼠,又叫“瞎鼠”,它们长年在地下活动,鼠兔吃鲜草,瞎鼠吃草根,它们对草场的破坏极大。同时它们不断地挖掘,使得鼠窕在草原上星罗棋布,而窕经过长期风蚀、水蚀导致水土流失,沙化严重。当地牧民忧虑地说:“人不灭鼠,鼠将灭人。”
4、野生动植物资源减少
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,物种分布区缩小,生物多样性减少。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野牦牛、 藏羚羊、盘羊等珍稀野生动物在这一地区越来越少。
5、畜牧业生产严重下滑,牧民生活极度困难
玛多县是纯牧业县。牧入是当地牧民的生活保障。1979年是全县牧畜存栏数量最高的年份 达到67.16万头,人均占有110头。90年代步入生态环境恶性循环期,1999年下降到28.62万头,比之最高年下降了58.4%,人均占有牧畜为37.80头,下降了65.7%牧民生活日趋困难已有38%的牧民,为了生存离开了沙化的草场,他们赶着牛羊不知去向。
6、沙尘暴天气增加,经济损失严重
1999年2月16日至3月9日,该县遭遇百年不遇的扬沙,沙吉爆天气,最大风力达11级,死于这场沙尘暴的各类牧畜达5.14万头,使65户325口人远家可归,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72.14万元。
![]() 请您注意
|
今日关注
![]()
热点推荐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