鼠尾草
原创 2014-11-26 22:10:48 总评论数:0 总访问量:2269
栽培技术 栽 培 : 日照充足通风良好,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土质深厚壤土为佳,有利生长。种子直播,每穴3-5粒,株高5-10CM时须疏苗。间距20-30CM。成株后可再次疏剪,增加距离,生长的较旺盛 。 用 途 干燥后的气味浓厚,一般常被用于煮汤类或味道浓烈的肉类食物时,加入少许可缓和味道,掺入 沙拉中享用,更能发挥养颜美容的功效 花可拿来泡茶,散发清香味道,可消除体内油脂,帮助循环,具防腐、抗菌、止泻的效果,含雌激素,孕妇应避免使用。 地理分布 国内分布:产 浙江,安徽南部,江苏,江西,湖北,福建,台湾,广东,广西;生于山坡、路旁、荫蔽草丛,水边及林荫下,海拔220—1100米。 国外分布: 日本也有。模式标本采自日本。 鼠尾草(Salvia officinalis)
鼠尾草 花语: 1. 鼠尾草(Sage) 2. 白色鼠尾草 -- 精力充沛 蓝色鼠尾草-- 理性
药用价值 药材基源:为 唇形科植物鼠尾草的全草。 【原形态】鼠尾草,一年生草本,高40-60cm。茎直立,四 棱形。茎下部叶为二回羽状复叶;叶柄长7-9cm;叶片长6-10cm,宽5-9cm。茎上部为一回羽状复叶;此短柄;顶生小叶披针形或菱形,长可达10cm,宽3.5cm,先端渐尖或尾尖,基部长楔形,边缘具钝锯齿,侧生小叶卵圆状披针形,近无柄。轮伞花序,每轮2-6花,组成伸长的总状花序或总状圆锥花序;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;花梗短,被柔毛;花萼筒形,二唇形;花冠淡红、淡紫、淡蓝至淡白色,冠筒筒状,冠檐二唇形,上唇椭圆形,下唇3裂,中裂片较大倒心形,边缘有圆齿;发育雄蕊2,外个,花丝短;花柱外伸,先端呈不相等2裂。小坚果椭圆形,褐色,光滑。花期6-9月。 【生境分布】 生态环境:生于山间坡地、路旁、草丛、水边及林荫下。 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 【化学成份】全草含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β-谷甾醇葡萄糖甙(β-sitosterol glucoside), 熊果酸(ursolic acid),齐墩果酸(oleanolic acid),2α-羟基熊果酸(2α-hydroxyursolic acid),委陵菜酸(tormentic acid),咖啡酸(caffeic acid),马斯里酸(maslinic acid),乙基-β-D-吡喃半乳糖甙(ethylβ-D-galactopyranoside)。 【性味】味苦;辛;性平 【功能主治】清热利湿;活血调经;解毒消肿。主 黄疸;赤白下痢;湿热带下;月经不调;痛经;疮疡疖肿;跌打损伤 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15-30g。 【摘录】《 中华本草》
![]() 请您注意
|
今日关注
![]()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