砚
2014-12-03 20:41:09 总评论数:0 总访问量:595
砚 砚的历史
砚,是磨墨用的。要求细腻滋润,容易发墨,并且墨汁细匀无渣。砚也有石砚、陶砚,砖砚、玉砚等种类之分,最负盛名的是广东产的端砚和安徽产的歙砚。不过,作画用砚,也不一定那么讲究,一般选择那种石质好,砚池深、稍大有盖的,研磨时发墨快、水份不易挥发的就可以了。 砚的种类 端砚: 端砚为砚之上品,亦可再分等级。它出产自广东高要城斧柯山,唐之前属端州,故得名。山下际潮水,距江滨三、四里处,逐渐升高分下巖、中巖、上巖、龙巖、蚌坑等采石之所;下巖洞在山底,终年浸水,而砚石贵润,所以下巖之品质最佳。 但浸在水里的下巖想开采可不容易,只有每年秋冬河水降低之时才可进入,潭水无出口,须七十个人排排座,一个个将装水的瓮往上传至巖口,如此做个月余,潭水始得涸,才能进入取石。明年春天水涨,则又得重新来过了。 但若非如此,下巖之石所做的砚岂能如此发墨,「天欲降大事于斯人也,必先劳其筋骨」嘛。但下巖到北宋时已开采净尽,明后另辟的新坑或中、上巖,品质就没有那好了。 端砚还有另一个特征,为「有眼」。如「鹦哥眼」、「了哥眼」等,据说是石嫩则眼多,石老则眼少,也有以眼来发品质优劣的,最上为活眼,再来是泪眼、死眼等。 其实所谓「眼」便是砚上石纹,倒不一定和品质相关了。写字时多个水灵灵的眼注视是不错,又可增加砚的可欣赏性,但若生的地方不好,影响磨墨,却不如不要的好。 另外端石的颜色也被视为和品质有关,有紫、青、白等颜色,而以白色最佳,紫色最下。 端砚的优点,一是下墨,二是发墨,三是不损亳。 歙砚: 与端砚并称,因产于古歙州﹝今安徽婺源县﹞而得名。 端砚之发实是巧合,在唐开元时,猎人叶氏追逐野兽至长城里,见那儿的石头莹洁可爱,便带了几块出来,琢磨成砚。数世之后,他的后人,将砚赠与州令,州令十分喜爱,找人再去开采,于是便传扬开来。至南唐元宗时,因圣上着意翰墨,歙守又献砚,皇上大喜,提拔他为官。 歙砚因为李主而扬名天下,名声甚至大过了端砚。歙砚的正式开采至南唐才开始,它的地点也是浸在水中,质地也因此而润泽。 歙砚有「纹」,如同其砚之眼,所谓的罗纹砚,即称其石纹如罗穀葫者。纹有粗细之分,而细纹为砚之奇才,粗粗罗纹亦为上品,皆足以和端溪下巖媲美。而眉子砚,则是石纹如人,画眉而得名,与罗纹砚无异。 歙砚之特性亦如端砚,而歙重于发墨,做大字,端重于细润停水,写小字。
![]() 请您注意
|
今日关注
![]()
热点推荐
![]() |